汽车加价是对中国消费者的歧视
近日,新华社发文称,国内汽车4S店热门车型加价现象依然普遍,背后存在着利益输送链。
在4S店购买汽车,需要加价提车,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这在全球的汽车销售市场上,简直是一个笑话。但是在中国,这种不正常现象却已经延续多年。尤其是一些国外品牌的汽车,仗着所谓的技术优势,即使销售价格很高,利润丰厚,还不知足,依然采取这种加价行为。中国消费者额外高价买了车,还被戏称“人傻钱多”。
畅销车必须“加价提车”,已经在国内“横行”多年。这种现象虽然在目前来看有所收敛,但并非经销商和厂家的“仁慈”,而是国内汽车市场逐渐不景气所致。许多汽车厂家产量过剩,不得不稍微收敛“加价售车”的气焰。
关于“加价提车”的现象,中国的消费者屡见不鲜。而这些加价的汽车,多是所谓的国际大品牌,有德国大众的,有日本本田的,还有美国福特的。
这些国家汽车工业发达的确是事实,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落后也不可回避。正因为如此,这些进口车或者合资汽车,在进入中国后,从中国消费者身上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也吸引了更多的国外汽车厂商来到中国。
但是,在赚钱的同时,这些汽车企业并没有给他们的消费者足够的尊重,反而对于经销商“加价售车”的违规行为不闻不问。这让中国的消费者不得不额外付出更多的金钱,背后的利益链条也清晰可见。为了调动起消费者“加价提车”的热情,生产厂家甚至与经销商合谋营造了某些热销车型供不应求的现状。
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虽然迅速,但毕竟时日尚浅。中国的消费者在汽车消费领域依然欠缺足够的理性。对于国际品牌的这些傲慢行为,中国消费者无奈之余只能被迫忍受。
“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好面子”等都可能影响中国消费者的购车行为,再加上公车消费等情况,这都为一些经销商和汽车厂家“加价售车”提供了土壤。
而且中国的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法律观念不强,即便被“加价”,一般也会承受代价,很少有人愿意通过投诉等方式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实际上,经销商和厂家“加价售车”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涉嫌触犯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而“加价提车”又往往存在逃税行为,无形中还将给国家造成极大的损失。
因此,相关部门亟须强化对售车行为的规范力度。一方面,要增强消费者的自主和维权意识,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另一方面,对“加价提车”行为必须给予严惩。
2013-05-23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