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车库

话题31228条    关注912人

+关注
话题

Gamos闲聊谈车(四)

现在的车,其实远不是质量/价钱那么简单.很多通用,福特的车的质量和造型其实根本不比日车差,配置更好些,但因为牌子的声誉下降,你再怎么做,人家还是不买.上面的那篇文章说得很对,中国现在是苦练基本功的时候,但练还没有练好,就出来溜,从长远看,损失太大.这个话题太大, 而且我觉得中国的一些汽车人对国外汽车市场的了解实在很有限.

说的正是,外观上日车远逊于德美,Malibu的评价很高,但如果综合考虑,我想多数人还是不会买.

加州的法律不允许把GPS挂在玻璃上,在加州这是不合法的, 因为你不可以在玻璃上挂任何东西.所以,我是另外想办法弄在dash board上的.

看来,与其买XLE,不如买Hybrid, 因为里面有很多配置,总体上来比较核算.不过,虽然我的结论和你是一样的,就是买这个车物有所值, 我还是没法从省油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

这是2种不同的设计理念,很难熊掌与鱼兼得.大致是.一种是与外面隔绝,包括地面的不平,石子,等, 造成车内有一种十分平稳的驾驶环境, 这种处理的结果就是小鼠说Camry有点软棉棉的感觉.过去的一些美国车也是这样.另外一种是要让驾驶员享受到驾驶的乐趣, 要让他在舒适的情况下仍然能感到路面的各种不同.很多德国车是这样,雅哥以前的理念就是如此.所谓的车挂系统比较硬.两种设计各有千秋,但我个人比较喜欢第二种,这也是我至今还没有买过丰田车的原因.世界是复杂的, 我们往往面临很多十分矛盾的选择, 而且很多逐渐培养出来的口味和需要从另外一种人的眼里看来是奇怪的,不可理解的.所以,我一直说,大家要彼此多多宽容.

接着说...从我的角度看,如果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现在可以选择的车还是太少, 毕竟我还是把车看成是交通工具,我不是职业车手.如果钱不是问题,我比较喜欢的是Maserati或者是Aston Martin DBS. 看到这些车有人开,但不是太张扬, 但是这些车毕竟是10-30万之间.如果是一般高收入,想买好车,我觉得, 凌志开的人太多, 而Acura(本田旗下的)的这些轿车都不怎么样,我觉得Infiniti M45是很不错的, 开的人也少.

我现在是有一辆Altima, 04年的, 当时买的十分便宜, 14888+TTL, 所以现在的我有嫌贵.从外形设计上来说,我觉得双门的Altima十分漂亮.过去,他们的屁股总是设计不好, 但在这里,他们打了翻身仗.唯一有点不足的是,我不太喜欢它前面下唇的这个缺口.

那是台做周末宣传的广告车, 但是我要的东西都有, 我是周四上午8点到那里,他们每周买2辆,而且都是此价,而周四是第一天.Altima的确是最漂亮的,当时他们真是不行了,一年只卖几万辆,后来,打了翻身仗,现在是20多万辆,退款也少了.我当时是2500元.

周围买德国车的不多。我隔壁办公室的同事是租车,每3年一次,BMW325。因为时间短,所以没有问题,操控当然很好。我坐过几次,觉得太小。另外有人买PASSAT, 但小问题比较多。总的来说,因为开的人太少(老中如果有钱也就买凌志无极之类),所以,实在说不上。我自己买德车的可能不大,所以,没有太多研究。

如果说性能和造型,我觉得德车是无与伦比,所谓文化底气也。不过,看美国权威的‘消费者报告’杂志(这是极权威的,为了公正起见,他们没有广告,完全靠订费赚钱,大概有4百万订户),德车很少被推荐,主要是在车子各阶段的瑕疵太多,毕竟绝大多数人不是赛车的,对车子的很多性能指标并不十分注意。汽车现在在美国是一种大众消费品,安全,质量和低的保养费用是人们很注重的东西, 但是,德国的车并不能全面地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以前有很多车子,都是这些问题黯然离开美国市场, 比如雷诺,阿尔发。罗密欧。还有一些车子则从来没有来过美国:雪铁龙,非亚特(但旗下的Maserati有卖),标致。。。德车贵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和日本和韩国比,德车在美国的厂少,车子很多都是德国造的。工资成本可能会高一些。但是我没有数据可以支持这点。我知道工会下的美国汽车工人的平均收入(包括福利)大约是70-75美元一小时。德国的是多少我不清楚,有报道说高40%,但这好像太高一些。

中国的确应该吸取当年韩国车的教训,后来花了很多功夫改变形象.

买车的确不单纯,综合因素太多, 这也可能是轿车到最后买的人多的原因.日产的车,也是见仁见智,我倒是连买了2辆,前1辆开了13年,16万英里, 也算可以了.不过,我是想换其他车开了.另外,在一个家庭里, 无论买什么车,千万不要买同一类的.我认识一朋友,有3辆车,都是不同年份的Camry. 另外的是夫妻2人,2辆雅歌,我实在看不懂.

说到车子,有一点要注意:车对人和人,地区与地区,具体含义是不同的。尽管我们这里几个很热心地出注意,你一定要一自己的环境和用途为重要的依据。1)美国的车子主要是交通工具,在个人的炫耀上的作用比较小,因为实在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但是,在中国,毕竟我们要正视现实,以车取人的情况比较多。我觉得,如果你有钱,而且能有炫耀的效果,很没有什么不对。美国把很多东西看得太普通,也就少了很多的fun.2)中国的日车/德车/美车和美国在公共眼里的评价不同,所以我觉得很多我们的很多看法在中国未必有价值。如果我在中国,从一般人的角度说,我大概会买上海桑塔拿,我觉得这个车比较实惠。当然,最实惠的办法我觉得是打的。

我有一次加油,也很惊险。加到一半,油管爆了。油喷得到处都是。但旁边的人居然马上跑来,帮我把车推开。店里忙对我道歉,并让我免费加满了油。据店里说,是前面的顾客油枪插在油箱上的时候,就想开车,拉坏了油管

DVM 加州,我这里2个地方,都是一层的平房,环境都不怎么样。但是,有10个窗口,即使没有约,也是30分钟一般能搞定,路试可以预约。快要有Real ID了,不知道是不是会变得更烦。

4S美国这里卖车的大多是壮汉,女的极少极少。但是,很多卖车的对车子基本的东西都不懂,但是,买车的更不懂,所以,正好。

丰田除了一个叫Venza的Crossover,其实是个Wagon,但是,现在做这类车的公司都避免用Wagon一词,因为,这个车型太旧了,有损销售,但我看还是有点意思, 6缸的268马力。9,10月开始卖, 2009年的车。

美国路边洗车.倒是常见但都是学生周末搞募捐.

如果乱开车的话,罚单比较多, 如果想辩,就要上法庭

我在2个月前,一个朋友倒车,撞到我的前面保险杠上,打了一个很大口子。保险公司赔了900,因为说是要换保险杠。我自己把它拆了下来,把它校正了,然后装上,花了大概20分钟,但效果很满意。但是,这个地方还是要重新油漆一下,但小瓶的油漆,只有 dealer有,所以周六跑了一次那里。

日本的铃木宣布,他们彻底退出美国的家用车市场。去年,他们在美国只卖出7098辆车(07年美国的全部新车辆是1610万)。他们辛苦经营了27年,有很多新的创意,而且当年可以说是独霸SUV市场,80年代的Rodeo和90年代的Trooper,在当时是很特别的,而且被本田挂Passport的牌子销售。我觉得,现在在美国卖车,因素太多,而且,铃木的车的价钱其实很便宜,但消费者不买你账,就没有办法。

PONTIAC是老牌子,但没有认识的人开这车。路上看到有人Solstice, 我很心动,但买的可能几乎是0。

此外还有G6, 少数人开, 这是四门轿车。一般。现在我想起来了,我去年租过一次,而且我觉得它的位子的比较低还是怎么的,我坐得浑身不舒服.

通用的车,出租很多,这也就是品牌有问题的一大表现,因为销售不理想,就卖给租车这一招,问题是,这对牌子的影响极大。卖给出租车行,价钱低(量达),但在1年多又重新回到市场上,对这车的二手车和新车的价格有很大的冲击。

美国有些人买车,对一些指标什么的并不太注意,但是特别注重坐得是不是舒服.这个东西,说容易,但看来要设计好的座位实在不是很容易的. 我买的日本车的座位都给我一种比较居高临上, 很有控制感的位子.但是,我开过的美国车, 包括这个Pontiac, 是给我,我是陷在一个桶里, 而我要拼命伸出头去看周围的感觉.还有,尽管我对新技术发明很有兴趣,我买电器/车什么的, 我只买我会用的附加的东西,不是越多越好.最近,有些美国车各种奇怪的功能很多,很多按钮,但是把基本的功能给淹没了,有时租个车,急着想赶路,但上了高速公路,想做个很基本的东西,比如开空调, 但就是按了很多东西,都没有用, 到弄懂了,已经要还车了.我自认是很会捣鼓东西的,很多东西如果凭我的直觉一下子没有办法弄懂的,我就觉得设计的人有问题.很多东西,千万不要相信评论或者是什么专家的意见, 要自己用了才知道. 有个具体的例子:美国人,开车的时候,喜欢吃喝,所以, 放饮料的地方是车子设计的一个重点,尤其是箱型车,不少车子有20-30个放杯子的地方. 9年前,我买Odyssey的时候, 厂商说,他们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放饮料的地方(cup holders)的设计,为此,他们花了2个亿,对此,我倒也不怀疑,但买了以后,其他都满意, 就是这放饮料的地方.2个主要的前座的放饮料的地方太浅, 除非你放个重心很低的东西,比如只有普通可乐的一半,否则,只要你转弯稍微急了一点,里面的饮料就会洒出去,或者连杯子一起飞出去, 简直是愚蠢极了.

今天上午看了一些有关lithium ion plug-in车子的介绍,有点意思, 下一部就是这个了.

lithium ion plug-in是这样的,这是充电车和你的车的结合.它是有油箱的.就是说,如果你是每天上下班,不开个200-300, 晚上回家,你在家里自己充电就可. 他们算下来,自己充电的成本是汽油的1/4.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这么开车的话,你就是把那一箱油每天驮来驮去罢了.如果你要开长途,没有可充电的地方,等你用完了充的电,车子就开始用油箱里的油了.

5年前,我们学校和本田有个合作项目,他们提供FCX车 由我们试开,弄了大概1年多, 充电还是比较快,几个小时足够了. 所以, 我想是没有问题.这种lithium ion plug-in其实是要让大家更有效地应用电的部分,更少地用油.我觉得,脱离汽油与其说是一个技术问题,不如说是一个市场推销的问题,因为你要使人安心没有后顾之忧.根据丰田lithium ion plug-in的优点是它的更有效功率更大的电池.国内的电动汽车,能座5人,大约7、8百公斤,在路上可以跑到80km/h,这在美国大概不行,我5年前开过 的车已经可以开100公里以上,而且加速感觉和普通车一样。本田已经有时速245公里的FCX样车。如果光是上下班用的车,很难推销出去,你一定要有和一般汽油差不多的性能,然后还省油,才有可能卖出去。如果有个完全插电的汽车,汽车本身没有任何污染,但用的是煤炭发的电.如果发的电所产生的污染比汽车自己产生的污染要多,那么,只是换个办法排放而已,并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另外,这个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是很厉害的, 这些因素都要考虑进去.

车的所谓操控感,也不是说有波动感,而是在舒适的同时,要有一种对路面的感觉, 而不是完全隔绝的味道.这样,对有些喜欢驾驶的人来说,会觉得对车子更有操控的感觉.所谓的fun of driving. 记得以前,日本人做出一种可以自动把蚯蚓装上去的钓鱼杆,但很多钓鱼的人不喜欢它,说是没有了那种乐趣.

美国和中国的消费观念在这个问题上相差实在太大.1) 在美国,的确有开摩托车上下班的人,但绝大多数开摩托车的,家里起码有1辆车以上,开摩托车纯粹是开着玩.据说是开摩托车的感觉是仅次于飞行. 我想这个感觉可能也就是在环境比较好的地方.2) 开电动汽车的人往往都是比较好的收入,有良好的教育,对环境保护什么的有强烈的责任感. 电动车中最多的是丰田的Prius, 去年卖了18多万辆,比2006多70%. 要2万一左右一辆, 而且前一段时间要等几个月,相比之下,2008年的雅阁也就是这个价,Camry大约在16000(CE)-17000(LE)就可以买了. 油电的Camry要25000以上.3) 任何带有理想性质的推销手段都很难持续发展,所以,这类车的性能起码要和目前的车很接近,才能会有持续的发展.所以, 一定要方便,高性能才可以.

国内斯巴鲁的车现在挺火的,这车可以说是日本车里的SAAB, 有一段时间, 通用把稍微改变了的impreza挂SAAB 92的牌子卖。

1) 开速霸路的人一般比较年轻,是比较喜欢户外活动,受过良好的教育,有比较好收入,注重生活品质的人,但又不想炫耀的。2)质量是很不错的,它的撞击试验的结果可能是所有车里最好。3) 服务不知道,但是售价偏贵。4)市场的占有率不高, 主要的市场是在西北部,洛基山脉一带。1999年,通用买了富士重工20%,2005年起,通用逐渐卖它的股份,目前丰田有富士重工8。7%,所以可以把subaru看成是丰田的下属企业,2007年春天起,丰田在subaru在印第安那Lafayette开工率不足的厂里生产Camry.

我对大气污染的问题是十分关注的, 而且我认为它高于一切话题, 尽管如此, 任何这类的发展一定要和目前的社会设施联合起来. 脱离了这个, 往往是政客们在作秀, 根本无法持续开展(sustainable), 加州类似的决议太多, 阿诺德·施瓦辛格上台后也弄了个什么建多少个甲醇加油站, 也是不了了之.

收藏

2013-05-06

0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

我关注的部落

登录关注部落,才有更多签到。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