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车库

话题31228条    关注912人

+关注
话题

借壳生蛋,还是自主原创:纳智捷的身世(1)

华丽电子包装下的Luxgen纳智捷,究竟源自何方?

(留意界面左下角的任务栏,还有时间显示的弧形界面,HTC Android用户可能会觉得很熟悉;事实上,纳智捷的IT部分基本是外包给HTC了)

^^^^^^^^^^^^^^^本大猫写在前头的絮絮叨叨,不喜勿入的分割线^^^^^^^^^^^^^^^^^^

前两天晚上看到YYP新近一篇博文里提及,厂方关于纳智捷所用平台的技术来源语焉不详。

是借壳生蛋,还是纯粹原创?这确实是个问题。

本想简单扼要勾勒下裕隆这台SUV的身世,就像上篇讨论科帕奇的平台“血统”问题。可是越是深入,有趣的问题越多,把脑海里原先零散的一点点碎片串联起来。隐藏在那些看似古旧、呆板的车型背后的故事吸引着我,于是越写越长,直到连着两个晚上都搭了进去。明儿一早还有会,伤不起啊……

考虑到这篇文涉及的内容既琐碎又冗长,所以分章节连载。各章之间有前后关联,但也可独立成篇。所以只对某一部分感兴趣的看官,可以直接浏览感兴趣的部分,不必在一页纸里来回翻找。本文章目如下:

引子:巧妇难为无壳之蛋

第一部分:壳在何方

第二部分:选择的困惑

第三部分:盘根错节的厂商背景

第四部分:底盘/车身、悬架、四驱、发动机、变速箱

结语:全球化下的蛋

顺带申明,我不是“惟血统论”者,也从未亲身体验过纳智捷。正如上篇讨论科帕奇是否韩国车的主题一样,这篇文仅试图讨论纳智捷车型的技术渊源,而不涉及其实际的驾驶表现。

此外,本文所引用图片均来自Google,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正文开始的分割线^^^^^^^^^^^^^^^^^^

引子:巧妇难为无壳之蛋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虽然纳智捷品牌的母公司,裕隆集团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伊始即开始涉足整车制造,并在八十年代推出台湾第一辆自力研发生产的小轿车“飞羚101”,但囿于自身有限的研发能力,以及台岛相对狭窄的本地市场无法支撑自我品牌长期且持续盈利、发展,所以之后的二十多年里,裕隆仍然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和日产、三菱、通用、大众(福斯)的本地化研发与代理经销方面。

这就意味着,当裕隆于2007年再次筹划创立自主品牌时,其研发历史——这个时间链条已经断裂了有相当一段时间;其自主研发能力,也不足以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推出全新的车型(2007年筹划;2008年5月成立纳智捷公司;2009年1月发布纳智捷品牌;2009年9月发布第一款纳智捷MPV)。

飞羚101(1986年飞羚101发售时的电视广告)

飞羚101下线(右图威利是裕隆旗下的客货车)

裕隆旗下的中华汽车有着多年合资生产的经验,非常擅长将引进车型进行本地化的二次改造,也就是“借壳生蛋”。由于中华引进的是整车技术和生产线,而非品牌,所以经过本地化改造的车型往往被冠以中华旗下的自主品牌。

国内消费者最熟悉的,莫过于中华根据三菱1995年发布的第七代Lancer改造而成的中华蓝瑟。这款车于1996年开始在台岛发售。七年之后,也就是2003年,中华与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合资的东南汽车推出的第一款轿车,就是中华版蓝瑟——菱帅,悬挂东南车标。当时三菱尚未入股,直到2006年中华汽车将东南25%的股权转让给三菱。

BTW: 中华一向喜欢在品牌/车型名称上玩拼贴游戏,菱帅Lioncel如此,纳智捷Luxgen也如此

一点题外话:也有本地二次改造后贴原厂牌的例子,比如一汽大众的新宝来plus上海大众的朗逸;而现在很流行的合资品牌孵化一个“自主品牌”的做法,比如广本的理念、通用的宝骏,其实和当年裕隆/中华玩惯的手法差不多,都是把引进的外资车型进行二次改造,挂上自有品牌。当然,二者所面临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是截然不同,相似的是技术层面上的处理模式。

这是九代Galant被中华改造过之后的版本,Grunder,仍然贴三菱厂牌

这两个就不那么混脸熟

Yue Loong Sunny 1.3DX

裕隆速利1.3DX

Yulon_Arex_GLi_1800cc

裕隆精兵GLi 1800cc手波左舵,1994年款

另外一个不为注意的背景,是2005年裕隆与通用合资,成立Yulon General Motors Ltd.裕隆通用股份有限公司,全面代理通用旗下品牌,并急剧扩张经销商网络,覆盖Cadillac、Opel、Buick三大品牌,没想到业绩不佳,亏损惨重。连续三年的巨额亏损几乎拖垮了整个裕隆集团。

这时候,裕隆的二代掌门严凯泰开始筹划重建自主品牌,试图借此摆脱危机。然而,此时裕隆的资金状况、技术储备,以及市场压力,都不允许裕隆像当年研发飞羚101那样,花上五六年时间从容地自主研发一个全新车型。况且,裕隆需要的是一个衍生能力很强的通用化平台,而非单一车型平台。

所有这些因素累加起来,意味着裕隆重建自主品牌的发端,必然是引入一个成熟的平台,借壳生蛋。

第一部分:壳在何方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回到五十年代。

裕隆于1953年成立,成立之初以发动机等机器制造和销售为主业。四年之后,裕隆与尼桑签订合作协议;又过了三年,即1960年,裕隆将厂名中的“机器制造”替换为“汽车制造”,由此拉开裕隆至今逾半个世纪的轿车/客货车的制造历程。

裕隆与日产多年的合作关系,很自然地使后者成为前者寻求技术支持的第一选择。而1999年结成的日产-雷诺联盟,意味着可供裕隆选择的车型平台种类更多。所以,一直以来都有两种说法,认为纳智捷的平台来源或日产,或雷诺。从日产-雷诺联盟这个角度来看,两个说法都不能算错。因此,如果现在把纳智捷平台的谜底揭开,任谁也不会对它的身份感到惊讶。

那就是雷诺第四代Espace(四代于2002年发布,这张图是2006年中期改款后的车型,只有细微变化)

第四代Espace发布于2002年巴黎车展,次年上市。因此各处资料里有称其为2002年款或2003年款的情况均存在。

【未完待续】

纳智捷身世的系列文章:

借壳生蛋,还是自主原创:纳智捷的身世(1)

纳智捷的身世(2):选择的困惑

纳智捷的身世(3):盘根错节的厂商背景

纳智捷的身世(4):底盘、悬架、动力

纳智捷的身世(5):底盘、悬架、动力(续)

纳智捷的身世(6):结语

收藏

2011-09-27

0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

我关注的部落

登录关注部落,才有更多签到。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