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车记

话题342条    关注3996人

+关注
话题

谈谈我的选车标准与方法

谈谈我的选车标准与方法

颜宇鹏一篇《说说我心目中的好车标准》激起一片讨论,我也跟着回帖,但是发现却是越写越长,直接可以达到车库文章标准了,所以移步车库写下我的选车标准与思路,不过这篇文章的选车对象范围是相对大家经常接触到的家用车而言,上限权且定下不超过40万。40万以上的购车预算,说明实力雄厚应该属于喜欢什么买什么,没有什么纠结了。

外观与内饰:

首先车需要是同步新车型(专供/同堂车型不考虑),造型时尚前卫但不怪异,线条简洁流畅。内饰更要赏心悦目,细节点缀恰到好处,凸显精致质感。总而言之,看着喜欢就入围考虑对象,慢慢挑选。另外,如之前文章说写,车型形式和车内空间也要按需选择,不求大求全,但求实用合适。

车辆性能:

动力表现:购买前的功课:厂商发布的发动机参数仅作参考,用来横向对比“功率重量比”,参考Insideline测试数据。轻量化材质,新技术,以及一切可以降低保养和维护成本的新设计都有加分。试车关注日常行车常见情况,考察发动机动力输出与自动变速器配合,如正常起步,转弯状态下快速起步,低速跟车,换线加速,中段加速,入高速匝道加速。

图1:购买前的功课,我会计算功率重量比,并且会参考Inside Line的测试数据,但是买车之后我却从来不会自己做过0-100km/h的加速试验,更没有跟谁飚过车。

我认为功率重量比(kW/kg)在0.07以上可以满足家用车的动力需求(各位可以算一下),在起步和中段加速以及高速行驶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要谈加速的刺激感,功率重量比至少要在0.1以上。因此每当看到宝马318/320车主吹嘘动力如何好的时候,我都有一种想笑的感觉。变速器方面我倾向于自动,连拉力赛车都不用手动换挡了(半自动变速器),何苦自己和自己的右脚较劲。由于是自动变速器,所以换挡时机是否聪明,换挡冲击是否微小就显得很重要,当然CVT就另当别论了。另外,现在非常喜欢带动力模式选择的功能:想省油车会帮着你省,想暴走车也不会吝啬。

图2:有时Inside Line的赛道测试也很有娱乐精神。图中是Smart电动版,功率重量比0.02,0-96km/h加速时间22.4秒,但是这款车扭矩有120Nm。

底盘表现:购买前的功课:了解悬架形式,参考Insideline测试数据。试车关注转向助力力度,入弯和变线时车身侧倾幅度和变化过程,直线行驶性能,110km/h定速行驶稳定性。在驾驶感方面,我喜欢能够轻松驾驶,同时感受舒适的车型,开起来不累,长时间不疲倦,助力有助力该有的感觉。制动反应不突兀,初段至中段过程线性,末段给力。

图3:我把底盘极限的测试同样交给Inside Line,因为我是不会自己玩命去寻找底盘的极限,我只要知道极限是什么就行了。其实这类测试无非就是一遍一遍验证经典的物理原理。图为被媒体爆批操控退步的第九代思域Si,但是知道它的绕桩成绩是多少吗?107.68km/h,而保时捷Panra Turbo S的绕桩成绩呢?110.24km/h。我想这两个数据很好的解释了什么叫做极限。

另外,舒适性方面,我非常在意车辆通过不平道路时的底盘表现,通过时车内无异响,车身晃动不能如坐在床垫上摇,但是也不是直接了当的把震动传入车内,这种感觉我觉得就像经过一张厚实的橡胶垫滤震后的效果,有震动感但是却很舒适。可以参考我前面的两篇关于底盘的文章《谈谈如何选底盘:稳定性 平顺性》。怎么没提操控?呵呵,且看我下一篇关于底盘的文章《操控性》,也许我列出的操控性测试数据会让大家大吃一惊。

图4:我对于底盘的表现更注重平顺性和稳定性。如果经常行驶在路面条件不好的市内道路上,平顺性的好坏甚至会影响驾驶的心情和对车的喜爱程度。

图5:良好的直线行驶性能和110km/h定速行驶稳定性会让长途旅行变得很轻松。

安全性:购买前的功课:参考IIHS和Euro NCAP测试结果。我首先会考虑IIHS Top Pick里的车型,头枕则需合格的主动头枕形式,当然现在的新车型这些性能都不错,IIHS Top Pick的推荐列表也是越来越长。安全性配置方面,当然也是越丰富越好。在IIHS和Euro NCAP的把关下,欧美汽车市场的安全性配置标配率已经高到不需要看配置表的程度。六气囊标配已经不是高配置,十气囊才算领先。ESC要有,虽然不可能从来都用不上。但是对于软脚虾CNCAP,我只能说还是攒钱向“导购专家CNCAP”看齐,跟着买CNCAP买的高配吧。

图6:“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应该是IIHS的座右铭。在IIHS不分车系,不分国产进口,更不分高配低配。图为在北美市场销售的福克斯,不过各位别担心,这是福特糊弄美国人的拉皮车型,国内销售的福克斯是第二代。

舒适性与便利性设计:具有良好的舒适性与便利性设计的车型,会让你在使用过程中颇感方便和顺手。而这也往往是买车时可能会忽略的一些地方,如果考虑不周,在一开始使用就发现很郁闷。这就如同层层筛选后选了一位美女做老婆,却发现她不会做饭过日子。舒适性与便利性配置就是这些容易被忽略,但是却有非常重要的地方。往往一个该有水杯座却没有水杯座的设计,或者是放一瓶矿泉水一转弯就会倒的设计都是相当令人郁闷的,甚至不禁会发出这样的反问“把这些显而易见的地方设计好,很难吗?”。我最近发现的新郁闷是因为我换了新手机才发现的,普锐斯的蓝牙系统竟然不支持无线音乐传输,而加一个A2DP蓝牙协议很复杂吗?PS:最近新车评车库里这种用户做功课给厂家擦屁股的示例挺多,等我订购的东西到货之后,我也会写一篇的。

图7:有感于墨羽兄最近的一个DIY,在车门上设计一个能放得下矿泉水的杯座真的很难吗?

图8:我最近遇到的新问题,车载蓝牙系统不支持音乐无线传输,而原因却是仅仅缺少一个协议而已。

说到舒适性不得不说一下舒适性配置,这个得是花钱买的,钱砸的越多,舒适性配置就越丰富,同时也就越享受,例如高级品牌音响,天窗,智能钥匙,车载导航,人工语音服务等等。不过究竟需要多少配置还得跟预算挂上钩,如果预算充足,或者购车优惠巨大,不妨可以考虑高配车型。

使用成本:

可靠性:谁也不希望车经常掉链子叫拖车,也不希望天天因为时不时出现的小故障或者故障灯而烦恼,哪怕是厂家提供好几年的保修期。可靠性数据其实是千千万万小白鼠车主们积累出来的统计结果,花点钱买本《消费者报告》也算是对做这一伟大工作的人们的支持。因此《消费者报告》的推荐车型值得考虑。

不过遗憾的是,国内没有任何一个机构数十年如一日专业做这项事业,而且在公信力倍受质疑的今天,发布可靠性数据只可能会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果哪位有兴趣可以留言写下所关注的车型,我会整理翻译出《消费者报告》相应的可靠性数据供大家参考,至少对于进口车型来说是有很大参考价值的。

图9:可靠性数据其实是千千万万小白鼠车主们积累出来的统计结果,不过遗憾的是,国内没有任何一个机构数十年如一日专业做这项事业。

油耗与保养:油耗其实很重要,常听有人说不在乎多耗一两升油,其实如果把天气和交通状况变化导致的油耗变化,以及燃油价格和税费逐年提高的趋势,实际的代价并不是一两升油那么轻松和简单的。

关于官方发布的油耗数据,我不会参考以匀速为主测试的欧洲和工信部油耗测试,而是会参考以变速为主的美国EPA油耗测试结果(网址:http://www.fueleconomy.gov/)。有条件的话我会通过租车了解全面的情况,顺便考察油耗表现,我甚至会在一天市区行驶之后加油,计算油耗(路线就是平时常走的地方)。我的经验是EPA油耗测试的结果很靠谱,我记录的结果与EPA基本八九不离十,不过遇到堵车的情况就会比EPA略高一些。另外,保养是很多人在选车时都会忽略的一点,其实也需要在购买前做足功课,未来五年内的保养间隔与项目以及价格都在购买前摸个底,否则日后挨宰或者抱怨保养成本过高那就只能后悔了。

图10:关于官方发布的油耗数据,我会参考以变速为主的美国EPA油耗测试结果。PS:现代新发布的伊兰特油耗很给力直逼柴油高尔夫。

总结:我的选车标准排序

不过我上面写的三大类考虑的类别的先后重要程度的顺序并非如此,而是下面这个顺序。

1. 外观与内饰

2. 使用成本

3. 车辆性能

外观与内饰决定了你对选择车型最直观的喜爱程度,同时考虑到形式和空间,加之只考虑同步新车型的要求其实直接决定了“车辆性能”重要程度靠后的地位。事实上,同时期和接近价位的竞争车型在性能上的差距并不大,而这也是很容易让人挑花眼的主要原因。

选车的过程如同谈恋爱,而购车后的日子如同结婚。油耗,保养和维修费就是日后新的生活支出,选择一辆省油省心的车无疑给自己增添方便的同时少一些烦恼。车辆性能在选择时候可能最复杂,但是选到对自己胃口的,在日后使用时却是考虑最少的。当然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的确需要花一些功夫在试驾上,绕着4S店兜一圈那不是试驾,而是听销售员催眠洗脑的过程。

收藏

2011-09-15

0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

我关注的部落

登录关注部落,才有更多签到。请先登录